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涉法新闻 >> 文章正文
酒精中毒死亡 家人获偿五万 四情形应担责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  来源:  阅读:

 

作者:张胜利 李亚男  发布时间:2007-08-09 10:44:48


    8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酒后死亡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案,判决被告张某、昔某补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万余元。

    2006年10月18日中午,谷某和被告张某、昔某在一起喝酒。下午2点左右,张某有事先走,昔某和谷某继续喝酒,一直持续到吃晚饭时,被告昔某又喊来了他一个朋友姜某,三个人又找了一个地方喝酒,不知喝到几点。当天晚上12点左右,有人发现谷某躺在郑州市一路口的工地边,便拨打报警电话。急救医生赶来时,发现谷某已经死亡。经鉴定,谷某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318/100ml,酒精含量足以致其死亡。

   谷某的妻子将张某、昔某、姜某告上法庭,要求三人连带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82301元。

    被告姜某辩称,并没有参与喝酒,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被告张某、昔某与谷某在一起吃饭喝酒没有过错,原告也无证据证明被告张某、昔某在喝酒过程中存在恶意劝酒等过错行为,但谷某在与二被告喝酒之后不久因酒精中毒死亡,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失去平衡,二被告应适当补偿原告因此造成的损失。原告无证据证明被告姜某参与了喝酒,故被告姜某对原告的损失不应补偿。据此,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说法

四种情形酒友应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法律没有禁止公民尤其是成年公民饮酒,只是限制或禁止公民饮酒后进行某些特定行为。同样,法律也不禁止多人共饮。至于劝酒是否构成侵权,要看劝酒的具体情节。如果是非强制、礼节性劝饮,被敬酒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就既不为法律所禁止,也为传统和风俗民情所接受。一般不宜将这种行为界定为侵权行为。

    但是有以下4种情形,酒友应该担责:一是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果饮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薛勇秀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操..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房屋拆迁补偿的费用有哪..
·土地被征收后可获得哪些..
·土地补偿费10倍,安置..
·黔南州征地统一年产值标..
·济宁市征地地上附着物和..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费用..
·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
·关于转发全国人大常委会..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